苏州橄榄核雕——站内新闻

做一个名符其实的核雕传人

来源/转载:苏州橄榄核雕网 时间:2014-05-13 23:52:05

十九世纪30年代,呈具香山舟山村牙雕艺人殷根福,从象牙雕转攻橄榄核雕。他的核雕十入罗汉头像串成念珠,在上海老城皇庙销售。从此,舟山殷派核雕成了舟山村第一代核

雕始人。继四百年之后,核对雕在苏州吴具香山舟山村落户。当时旧中国经济不发达,赏,玩,收藏核雕的人不妨几个有钱人,或是核雕艺术爱好者,数得上是廖廖无几。

    殷家核雕在旧时代,也只是传授给子女,不授外人。生怕多收了学徒就会多一个与自己争饭碗的竟争对手,所以核雕艺人显得很神秘。旧社会还有一说法:叫看他不像样,倒是个核花匠。看来这是赞扬雕刻艺人的一个绝美的雅号。

    新中国成立以后,舟山村的核雕还是几位老艺人“垄断”着。随着时代的进步,经济的复苏,核雕行业也不断开拓发展。20世纪70年代,舟山村成立了工艺雕刻厂,工艺厂以象牙雕,橄榄核雕,红木与白木的花板雕刻。从此,殷家核雕技术有了更多的学艺人,其中须吟笙就是殷家的第二代继承人。我与丈夫周雪官也进了舟山工艺厂。成了工艺厂的“工人”

,从事核雕行业。在老艺人的无私教诲与传艺之中,经过自己的刻苦钻研,现在已成为新一代核雕艺人-----舟山村第三代核雕传人。至今已有40多年的“工-龄”。

    作为一名核雕传人,而对如今的经济社会,我该怎样去做呢?

回过,以粮为钢,抓革命,促生产的年代,人们不会去学雕刻的技术,因为你这门技术不能当饭吃,就是学会了核雕,在厂里也是计几个工分,最后与干活农活的一样到年终结算“分红”:青年人不愿学,学不会手艺无所谓,一样干活挣钱,随着长三角社队办企业的蓬勃发展,各地方的民间工艺产品进入市场,这时年轻人学手艺的就多了起来。但是,为了保证干农活的比例,学习技术的人员受到“比例限制“这时学手艺还要走”后门“。靠”关系“,想学的人学不着,不想学的被塞进”厂“里,学艺人的素质较差。

    随着,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如今的核雕收藏市场膨胀,到舟山核雕城来采购核雕的商人,客户,收藏者,鉴赏者络绎不绝。从东北来的,有南方来的,有从北京,上海,广州天城市来的,也有从大连,青岛,杭州等地来的………..核雕作品,不愁卖不出去。这样红火的核雕市场。引来了四面八方拜师学艺的爱好者,

他们看中的是核雕赚钱。现在学艺青年有的是父母要他们来的,有的是大专毕业后,找不到工作自己来的,总之现在学徒不受社会的影响,不受“比例“的限制,不要走”后门“,也不要靠

“关系”。尤其是有名声的核雕艺人,拜师学艺的人就更多了。我就小有名声的“老艺人”了。前来拜师学艺的人,比别人更多一些。我总是有求必应。在小小的家庭里,腾出一定的空间,准备好了核雕工作台,供学徒们雕刻,从不收取任何费用。学徒们的作品可以销售了,我从不在他们的收入中提取利润。有时来学艺的超过了家中的工作台,我采取“两班制”,按排有的上午学,

有的下午学,让更多的学艺人掌握这门技术。

    学艺人中,他们的思想最好一下就能学会,就是出作品这是急躁情绪,我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;万事开头难,心急吃不得热豆腐,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,艺术品更是要耐心,细心,精心(从实践中获得灵感),要最基本的基础学起,从简单到复杂,循序渐进,虽然不能像小学生写字那样手把手地教。但是,总做到有问必答,不求必应。帮学徒们修改不足之处,上学徒亲眼看师傅

操刀,修改作品,学徒们的作品经过师傅指点,修改后,作品发生了质的变化。眼前书画的开朗,懂得核雕作品的每一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我对学徒总慈母的关爱,温暧的体贴。学徒他也愿意主动地跟自己沟通,我想让学艺人,既能学到核雕的艺术,更能学会做人的道理。能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培养一个接班人,是我人生的一大欣慰。

    在我认领的40多名核雕学徒中,不少青软轻艺人脱颖而出,他们开拓创新,成为新一代核雕新秀。其中,任敏华最为突出,已是舟山压核雕协会副会长,与师傅共放光彩。被推荐为第四代核雕传人,须浩良,任小明敢于历挑战,独创各类核雕作品,尤其核雕动物,更有独到之处。他们的作品深受核雕收藏者青睐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须 培 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1年411

©橄榄核雕网    苏ICP备12025516号    苏公网安备 32050602010802号